Kitabı oku: «宋代名畫賞析(繁體中文)», sayfa 3
蛛網攫猿圖
簡介:
作者:易元吉
此圖原載《煙雲集繪冊》(《石渠寶笈續篇》著錄)。舊題易元吉作。易元吉,字慶之,長沙人。天資穎異,善畫,得名于時,初以工花鳥專門。游于荊湖間,搜奇訪古名山大川。每遇勝麗佳處,輒留其意。幾與猿猱鹿同遊,故心傳目擊之妙,則寫之於毫端間,世俗之所不得窺其藩也。又嘗于長沙所居之舍後,開圃造池,間以亂石叢篁,梅菊葭葦,多馴養水禽山獸,以伺其動靜遊息之態,以資於畫筆之思致。故寫動植之狀,無出其右者。
海棠蛺蝶圖
簡介:
作者:佚名
此圖不知原載何冊,亦無作者姓氏。察其海棠花葉及蛺蝶的畫法,當是北宋末畫院中人所作。蛺蝶生動而情趣昂然,雖為院體畫,卻不流俗。
疏荷沙鳥圖
簡介:
作者:馬興祖
此圖原載《四朝選藻冊》(見《石渠寶笈續編》)。簽題馬興祖作。馬興祖,河中人,賁之後。紹興間(1131—1162)待詔。工花鳥雜畫。高宗每獲名蹤卷軸,多令辨驗。馬興祖不僅是一位畫家,且也是一位古畫鑒定家。
晴春蝶戲圖
簡介:
作者:李安忠
此圖原載《四朝選藻冊》(見《石渠寶笈續編》)。簽題李安忠作。工畫花鳥走獸,尤工捉勒,山水平平。此幅狀各色蛺蝶,翩翩飛舞於空中,雖不見花,卻似嗅得出晴春的百花香味。
珊瑚筆架圖
簡介:
作者:米芾
紙本墨筆 縱27釐米 橫24.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
米芾(西元1051年—1107年),字元章,號襄陽居士、海岳山人等,祖籍太原,後遷居襄陽。初仕校書郎,擢書畫學博士,遷禮部員外郎。善畫山水枯木竹石等,同時精於鑒賞,是文人畫派的創始人之一。《珊瑚筆架圖》是米芾在行文當中信筆所及,附於“珊瑚帖”之後,此筆架的畫法用書法的筆意,畫格用筆由上至下,露筆緩行,畫弧則頓筆蓄意,挑筆出鋒。下邊底坐筆法肆意飄灑,頓挑飛白,裹筆澀筆,使轉縱橫,書法的意韻也表露無遺。
雙喜圖
簡介:
作者:崔白
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宋初宮廷花鳥畫以黃筌工致富麗的花鳥體制為標準,崔白進入畫院後卻以生動自然的花鳥畫,打破了皇家畫派對宮廷花鳥畫的壟斷局面,使畫風發生明顯變化。崔白畫花鳥畫,善於通過對季節變化的自然環境中花鳥情態的細緻刻畫,取得真實生動的效果。《雙喜圖》表現秋風勁吹搖撼樹木,雙鵲掠飛鳴噪,引起野兔的回首觀望,殘枝敗草和鵲兔的生機活躍的對比,既生動地表現了荒寒氣氛,又不失時機地表現了荒涼中的生意。
墨竹圖
簡介:
作者:文同
文同(1018—1079),字與可,號笑笑居士,石室先生,錦江道人。梓州永泰(今屬四川)人。後中進士,仕為太常博士司封員外郎。他的畫風瀟灑姿致,如迎風而動。《墨竹圖》筆法謹嚴中又瀟灑之致,所謂“濃墨為面,淡墨為背”,由此可見。其墨竹選取其清灑生動姿態,運用了書法行書的用筆,因他的竹木怪石獨具一種風味,後人號之為“文湖州竹”。此圖寫倒垂竹一梢,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。著葉不多,疏密有致,其莖多新枝,以淡墨渲寫,生趣蓬勃。
古木怪石圖
簡介:
作者:蘇軾
紙本墨筆
又題《木石圖》。定此畫為蘇軾作品,主要根據畫後與他同時代的米芾、劉良佐的題詩。畫面左側以快速有力的旋轉筆法刻畫一塊怪石,畫面右側以乾枯筆法刻畫一株枯樹,甚至那樹幹扭曲還轉了一個彎,姿態虯屈,給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。正如米芾《畫史》所說:“子瞻作枯木,枝幹虯屈無端。石皴硬,亦怪怪奇奇無端,如其胸中盤鬱也。”
蘇軾(西元1037年-1101年)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嘉佑進士,因反對王安石及其新法,貶謫黃州。
Ücretsiz ön izlemeyi tamamladınız.